【全球快播报】毕节纳雍:把荒山雕刻成了产业的艺术品
当太阳爬上坪箐村东边的山头,在雾翠茗香茶园洒下它的第一缕阳光时,采茶的村民已经忙了一阵了。
因海拔高,这里的春天总是迟到,直到春末,茶树才吐新芽,野生的杜鹃花和茶园步道两旁的樱花才开放。芽一吐,花一开,6900亩高山茶园就变成了花园——2019年,农业农村部认定这里为全国十大最美茶园。
航拍雾翠茗香茶园。
(相关资料图)
这个藏在骔岭镇坪箐村的高山茶园,最高海拔2300米,茶树沿等高线种植,一级一级的茶苗随梯土从低处往高处叠放,从山腰一直叠到山顶。一条条绿色等高线勾勒过的大山,更像一件艺术品。
把荒山打造成全国最美茶园,把大山雕刻成艺术品的,就是村民谭正义。
置身茶园,谭正义回忆这里14年前的画面,感慨万千。那时,这里一片荒芜,海拔2300米的大山将柔弱的植物一一拒绝,就算耐寒的灌木也难以生长。谭正义以木楔子艰难入缝的执着,将绿色留存在山顶,到底是把荒山雕刻成了艺术品。
别人喊谭正义“老板”。他说:“我只是个农民,一个胆大的农民。”确切说,他是一位农民企业家。
农民在采茶青。
2006年,谭正义在骔岭镇小屯村创办煤矿,当时煤炭市场好,煤矿效益好,但他觉得,煤炭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发展绿色产业才是长久之计。经营煤矿时,谭正义就在神箐山上试种过香樟,但因高寒,没成功。
2009年,纳雍壮大茶产业的行动风生水起,谭正义把产业从地下转到地上,在老家坪箐村和小屯村之间的神箐山上种茶,完成了从“黑”到“绿”的转身。
谭正义一直有改变家乡的愿望。种茶,带领坪箐村发展绿色产业,带动老百姓就业,正契合他创业的初衷——种茶,是神箐大山、坪箐村唯一的选择,也是谭正义的选择。
在海拔2300米的山上种茶,质疑声扑面而来:“在如此高海拔地带种茶,不可能种活。”谭正义决定挑战不可能,他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神箐大山是位于小屯村和坪箐村交界的荒山,谭正义流转过来,购买两台挖掘机,一台挖梯土、一台挖沟,从山顶一直挖到山脚,整整挖了三年,挖废两台挖掘机,才开垦出等高线一般的层层梯土。
有了梯土,谭正义的茶叶基地建了起来。
坪箐村农民在忙着采茶。
在神箐大山山顶,气温低,茶苗一年只有三个月能够生长,其余时间都在“冬眠”。在高山,茶树难以过冬,虫子更过不了冬,就算不喷农药,虫子也会冷死。
不喷农药,无疑是高山茶让消费者看好的一个原因,而茶叶因高山气温低下而获得的缓慢生长又让茶叶蓄积了更多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高山茶自然“高人一等”。
谭正义为打造“高山、生态、有机”这张名片,还收购了周边农家肥,人背马驮,运到山上种茶。
2010年冬,谭正义种下第一批茶苗,凝冻过后,茶苗全部冻死。
2011年,谭正义避开凝冻时节种茶。当年,茶苗长势很好,但过了当年那个冬天,茶苗又冻死了。
2013年,谭正义改种茶籽(果),但生长缓慢,茶苗到次年5月才出土。又一个冬天过后,茶籽长出来的茶苗仍然全部被冻死。
失败,一次接一次……
2015年,谭正义尝试用营养袋在山下育茶苗,待苗壮大后再移栽到山上。这一创新,到底是种活了茶。
“五年失败,五年种活,五年成园”,谭正义说,别人是十年磨一剑,而他要十五年才能磨一剑。
清晨,农民在雾翠茗香茶园采茶青。
谭正义还在山下建了养猪场,为茶园准备有机肥。要保证猪粪“有机”,猪也得有机。谭正义就自己加工饲料,配合茶园中采来的牧草喂猪,靠猪粪发酵产生沼气和沼液,沼气发电,沼液浇茶。
之前,他用车拉沼液上山,一天两车,每天只能送30方左右。2017年,他投资600多万元修建提灌系统,把沼液从海拔1800多米的养殖场提到山顶,再让沼液自流,灌溉每一株茶苗。
有机认证,有人只认证部分茶园,谭正义认证6950亩茶园,美国、欧盟、中国的,都认证,每年光认证费用就20多万元,目的是要“保证每一片茶叶都经得起检验”。
谭正义摊凉茶青。
谭正义掐算,高海拔种茶,产量不及低海拔的1/6,可谓是高海拔、高成本、低产量。茶叶生长慢,成本一年年递增,谭正义内心焦虑,“焦虑只有自己知道,喝杯茶,睡一觉,起来就好了”。
他算了一账,即使再坚持5年,可能仍然还会负债,要打响品牌,过程很艰难,但他仍然坚持做高山、绿色、生态产业,他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一定会选择高品质产品。
平日,谭正义常常给坪箐村老百姓灌输生态、有机理念,当地群众都称他“老谭”。如今,常年在茶园和养殖场务工的农民达300人,这些人在谭正义“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的影响下,好多人学到技术后创办了合作社——至今,坪箐村合作社已达21个。这些也是谭正义当初从“黑”到“绿”转身的初衷,“茶产业是生态产业,长久产业,才能带领高山上的坪箐村发展”。(图/文张晓勇)
清晨的雾翠茗香茶园。
标签: